• 学习优秀作文、找作文素材就到作文帮
  • 手机输入网址也能访问作文帮
当前位置 › 作文帮素材诗词 › 子夜吴歌·夏歌
子夜吴歌·夏歌

子夜吴歌·夏歌

镜湖三百里,菡萏发荷花。五月西施采,人看隘若耶。回舟不待月,归去越王家。
上一篇:金缕衣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uowenbang.com.cn/gushici/258CHN63X4.html
  • 古诗词大全
  • 483次浏览
  • 作者(李白)
  • 35个字
  • 2019年08月13日
  • 展开介绍

镜湖三百里,菡萏发荷花。
五月西施采,人看隘若耶。
回舟不待月,归去越王家。

1. 子夜吴歌·夏歌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,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。

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,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。

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,便被选进了宫中。

注释

①子夜吴歌:六朝乐府吴声歌曲。《唐书·乐志》:“《子夜吴歌》者,晋曲也。晋有女子名子夜,造此声,声过哀苦。”《乐府解题》:“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,谓之《子夜四时歌》。”李白的《子夜吴歌》也是分咏四季,这是第三首《秋歌》。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。

②镜湖:一名鉴湖,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。

③菡(hàn)萏(dàn):荷花的别称。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“菡萏”,即花苞。

④若耶:若耶溪,在今浙江绍兴境内。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,相传西施浣纱于此,故又名“浣纱溪”。

⑤回舟不待月:指西施离去之速,就在回舟的时候,月亮尚未出来,就被带邀而去了。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。

2. 子夜吴歌·夏歌赏析

这首诗以写景起端:“镜湖三百里,菡萏发荷花。”广阔三百里的镜湖,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,西施泛舟出现了,成为采莲人,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,“人看隘若耶”,人人争餐秀色,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,这一“隘”字传神,那种人潮汹涌、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,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,将王维的“艳色天下重”的虚写,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。这里又戛然而止,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,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,让读者以合理的想象来补足: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,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,轰动当地,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,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,才“回舟不待月,归去越王家”。较之王维的“朝为越溪女,暮作吴宫妃”,语异而意同,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,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;李白的诗实施了“截割”,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,同样地表现了“艳色天下重”的意义。这种截割,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:既然是“归向越王家”,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,但他在“报吴”、“复仇”的目标下克制住了;而西施的入吴,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。这等于是提醒读者:“到底是因为吴王夫差好色之过,还是由于西施成了亡吴的关键?如果西施是灭亡吴国的关键,那么越国在后来的灭亡又是因为什么?”李白没有对后续的发展着墨,并不是他写不出,而是他有意不写。这样做,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。

西施采莲,在若耶溪里,不但有传说,而且合情理;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,则是作者的想象了。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,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“自鉴其美”,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,那么下句“人看隘若耶”就显得多余了,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。

推荐阅读

  • 捣练子令(深院静)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240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深院静,小庭空,断续寒砧断续风。无奈夜长人不寐,数声和月到帘栊。

  • 咏舞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293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繁弦奏渌水,长袖转回鸾。一双俱应节,还似镜中看。

  • 送别杜审言(卧病人事绝)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566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卧病人事绝,嗟君万里行。河桥不相送,江树远含情。别路追孙楚,维舟吊屈平。可惜龙泉剑,流落在丰城。

  • 江外思乡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539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年年春日异乡悲,杜曲黄莺可得知。更被夕阳江岸上,断肠烟柳一丝丝。

  • 早朝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380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柳暗百花明,春深五凤城。城马牌睨晓,宫并精轶声。方朔金门侍,班姬玉辇迎。仍图造方土,东海访蓬流。

  • 喜外弟卢纶见宿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395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静夜四无邻,荒居旧业贫。雨中黄叶树,灯下白头人。以我独沉久,愧君相见频。平生自有分,况是霍家亲。

作文帮导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