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学习优秀作文、找作文素材就到作文帮
  • 手机输入网址也能访问作文帮
当前位置 › 作文帮素材诗词 › 从军行(海畔风吹冻泥裂)
从军行(海畔风吹冻泥裂)

从军行(海畔风吹冻泥裂)

海畔风吹冻泥裂,梧桐叶落枝梢折。横笛闻声不见人,红旗直上天山雪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uowenbang.com.cn/gushici/258CJGT7F4.html
  • 古诗词大全
  • 261次浏览
  • 作者(陈羽)
  • 31个字
  • 2018年10月16日
  • 展开介绍

海畔风吹冻泥裂,
梧桐叶落枝梢折。
横笛闻声不见人,
红旗直上天山雪。

1. 从军行(海畔风吹冻泥裂)翻译

翻译:

湖海之滨冷风次得泥土冻裂,枯桐叶飘落了,树枝折下来。

远远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,把红旗一直插上天山头顶雪。

2. 从军行(海畔风吹冻泥裂)赏析

赏析:

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,全诗写得十分壮美。一、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:天山脚下寒风劲吹,湖边(“海畔”)冻泥纷纷裂开,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,枝梢被狂风折断。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,映出皑皑雪山,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。诗人以这一笛声,就点出了这里也许有人的联想,同时又将人隐去,以“不见人”造成悬念: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?从而自然转出末句:寻声望去,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,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。风雪中红旗不乱,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,“直上”的动态描写,更使画面生机勃然,高昂的士气、一往无前的精神,尽在这“直上”二字中溢出。

这首诗在艺术上善于映衬与妙用指代。一、二句对环境的描写,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,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。如果是在风和日丽、山明水净的条件下行军,便难能见出士气的昂扬坚强了。适应氛围描写的需要,在押韵上采用了入声的韵脚,一、二、四句末一字入韵,“裂”、“折”、“雪”都是入声“屑”韵字,韵尾为舌尖音,收音短促,适宜于抒写或悲或壮的诗情。

前两句的氛围描写与入声韵的选用,为抒写壮美的诗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但映衬毕竟是陪宾,描写的成败,关键在于作为主体的三、四两句。后两句意在写人,却不正面写出,更不和盘托出,而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——“横笛”、“红旗”,不言人而自有人在。这种指代手法的运用,既节省了笔墨,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,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间。军中物品无数,只写笛、旗二者,不仅出于只有笛声、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,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见行军将士的精神。在写法上,先写“横笛闻声”,后写“红旗直上”,符合人们对远处事物的注意往往“先声后形”的一般习惯。特别巧妙的是“不见人”三字的嵌入。“闻声”而寻人,寻而“不见”,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,使末句的动人景象更为显豁地表现出来。

这首《从军行》兼有诗情画意之美,莽莽大山,成行红旗,雪的白,旗的红,山的静,旗的动,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。

推荐阅读

  • 听旧宫人穆氏唱歌(曾随织女渡天河)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403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曾随织女渡天河,记得云间第一歌。休唱贞元供奉曲,当时朝士已无多。

  • 杨柳枝(迎得春光先到来)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483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迎得春光先到来,轻黄浅绿映楼台。只缘袅娜多情思,更被春风长挫摧。

  • 画鸭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463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春草细还生,春雏养渐成。茸茸毛色起,应解自呼名。

  • 登楼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588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花近高楼伤客心,万方多难此登临。锦江春色来天地,玉垒浮云变古今。北极朝廷终不改,西山寇盗莫相侵。可怜后主还祠庙,日暮聊为梁甫吟。

  •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268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故人江海别,几度隔山川。乍见翻疑梦,相悲各问年。孤灯寒照雨,深竹暗浮烟。更有明朝恨,离杯惜共传。

  • 落花落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278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落花落,落花纷漠漠。绿叶青跗映丹萼,与君裴回上金阁。影拂妆阶玳瑁筵,香飘舞馆茱萸幕。落花飞,燎乱入中帷。落花春正满,春人归不归。落花度,氛氲绕高树。落花春已繁,春人春不顾。绮阁青台静且闲,罗袂红巾复往还。盛年不再得,高枝难重攀。试复旦游落花里,暮宿…

作文帮导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