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学习优秀作文、找作文素材就到作文帮
  • 手机输入网址也能访问作文帮
当前位置 › 作文帮素材诗词 › 清明·清明时节雨纷纷
清明·清明时节雨纷纷

清明·清明时节雨纷纷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下一篇:终身误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uowenbang.com.cn/gushici/258CTWJ1TF.html
  • 古诗词大全
  • 643次浏览
  • 作者(杜牧)
  • 31个字
  • 2018年10月16日
  • 展开介绍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
1. 清明·清明时节雨纷纷注释及译文

【注释】

1、清明: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。旧俗当天有扫墓、踏青、插柳等活动。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,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,嫔妃做秋千之戏。

2、纷纷:形容多。

3、欲断魂:形容伤感极深,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。断魂:神情凄迷,烦闷不乐。这两句是说,清明时候,阴雨连绵,飘飘洒洒下个不停;如此天气,如此节日,路上行人情绪低落,神魂散乱。

4、借问:请问。

5、杏花村:杏花深处的村庄。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。受此诗影响,后人多用“杏花村”作酒店名。

【译文】

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,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。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,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。

2. 清明·清明时节雨纷纷赏析

传承至今的民俗节日中,清明是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。汉魏以前,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清明主要为时令的标志,一般在现在公历的4月5日前后。

此时天气温暖清爽,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下,天地明净,空气清新,自然万物生机勃勃,“清明”节令由此得名。唐宋之后,它将原来在其前一、二日的寒食节俗收归到自己名下,尤其是其中的祭祀活动,具有时令与节日的双重意义,而且节俗意义日渐增强,成为民俗中的大节。古时重要的寒食节日渐势微,逐步离开了人们的视线。中国境内民族大多将清明作为祭祖日,每年清明时节,不仅长居祖籍的亲人要上坟祭扫,远离家乡的人们回到故里祭拜,而且时至今日,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及港、澳、台胞也纷纷赶回祖籍,认祖归宗,虔诚拜叩,祭奠祖灵。

除了祭祖扫墓之外,踏青是清明的又一重要节俗。清明时节,杨柳青青,芳草萋萋,百花吐艳,生机一片,人们趁祭奠而踏青郊游,嬉娱欢乐。“况是清明好天气,不妨游衍莫忘归”(宋·程颢《郊行即事》)。

杜牧的这首清丽可人的《清明》,描写的就是江南清明的景象,别具新意,情景交融,是至今盛传天下的七绝名篇。
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诗人一开端就点明“清明时节”。清明,时至仲春,一般都是气清日朗,风和景明。此时的江南莺歌燕舞,万物萌生,桃红柳绿,春色满园,宋代诗人黄庭坚有诗“佳节清明桃李笑”(《清明》)。不仅是春耕春种的农事大好时光,也是古往今来人们忙里偷闲、回归故里,亲朋团聚、祭祖扫墓,并踏青游春、观花饮酒的重要佳节。“雨纷纷”,也是这个时节江南天气的显著特征,春雨绵绵,蒙蒙密密。虽不像早春那样寒冽,但烟雾茫茫、湿漉漉的春雨,却给人阵阵料峭的清寒。尤其是道路,往往由于春雨的浸润湿滑无比,泥泞不堪。毕竟是佳节,路上的行人依然,但祭扫的人行色匆匆,踏青的人游兴顿败。而行旅之人,本应该与家人团聚,现在却远离家乡,不禁思乡念亲,心事重重,十分惆怅。又赶上这阴霾的天气让人春衫尽湿,更使人凄迷纷乱,倍感忧伤。湿冷的天,湿滑的地;“行人”力尽神竭,身心俱疲。诗人非常夸张又十分生动地形容,“路上行人欲断魂”。因此,“雨纷纷”不仅是清明时节江南气候凄美迷蒙的形象描述,也是“行人”包括诗人自己心情的隐喻描绘。而“欲断魂”,不仅惟肖地勾勒出“行人”迎风赶路、冒雨趱行、一步三滑、跌跌撞撞的行走姿态,更惟妙地透露了“行人”触景伤怀、欲归不得、欲歇无门、感伤哀苦的内心愁情。“雨纷纷”自然界的景观,与“欲断魂”人的心理上的状态相携与共,水乳交融,情在景中,景即是情。

正当身心俱疲、“山穷水尽”之际,“行人”自然而然想找一个小酒店来暂避风雨、稍歇腿脚,一可解饥渴,二可缓湿寒,更能借此散散心头的别绪愁情。“借问酒家何处有”?诗人顺势写出人之常情的一句,却并没有说问谁。“牧童遥指杏花村”。极富诗情画意的诗句脱颖而出,将全诗推向最高潮,不仅顺理成章、极富情趣地回答了第三句诗的所问,而且幽默风趣地由稚气十足的牧童的肢体动作来形象说明。令人欣喜的是,随着“牧童”的“遥指”,轻雾弥漫中、绿荫浓深处,簇簇杏花,竞相绽放,酒旗迎风,生意盎然。一扫前面所笼罩的阴柔颓唐之气,清新优美,春意浓郁,豁然开朗,兴味无穷。更为人叫绝的是,这个“遥指”的“遥”并不是遥遥无期,而是遥遥在望。既不是近在眼前,又不是遥不可及,妙在不远不近之间。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中有一处景致名为“杏帘在望”,曹雪芹大概深得杜牧这句诗的个中三昧而脱化而来,却正好确切地注解了这句诗的意境。

诗中所说的“杏花村”,由诗意可知似乎可以理解为泛指,并不是特指这个村名或那个酒店名,而是就在那美若仙境的灿若焰火、繁花怒放的杏林深处。

但杜牧曾于江南的池州任刺史数年,而位于池州城西数里,就有一个曾经驰名天下的“天下第一诗村”———“杏花村”。村广约十里,每年春天杏花烂漫。清·郎遂纂有《杏花村》十二卷,作为中国唯一的一部村志,被收录进清代的《四库全书》。不幸的是,清朝末年该村毁于战火。但今天,以杏花村古井遗址为中心,体现杏花村“名人、名村、名酒、名诗”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,又绚烂在长江岸边的池州。“牧童遥指”的独独是“杏花村”,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杜牧是特指,但不能不说杜牧对池州杏花村的一往情深。而全诗就在这“遥指”中戛然而止,为读者留下兴味无穷的想象空间。

这首小诗,诗人以十分明白晓畅的语言,犹若一泓潺潺的溪流,虽一曲三折又流畅自若,娓娓道出,次第写来。清明时节的风俗民情、特色景致跃然纸上,迷茫中透出璀璨,曲折里释放期望,忧怨中跳跃着风趣,清新的景致蕴涵着浓郁的亲情,特别是令人神往的结尾,余韵邈然。

【作者简介】
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唐代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、散文家,是宰相杜佑之孙,杜从郁之子。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,授弘文馆校书郎。后赴江西观察使幕,转淮南节度使幕,又入观察使幕,理人国史馆修撰,膳部、比部、司勋员外郎,黄州、池州、睦州刺史等职,最终官居中书舍人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,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,其诗英发俊爽,多切经世之物,在晚唐成就颇高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,"大杜“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

推荐阅读

  • 书怀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344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满目青山未得过,镜中无那鬓丝何。只言旋老转无事,欲到中年事更多。

  • 如梦令·门外绿阴千顷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290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门外绿阴千顷,两两黄鹂相应。睡起不胜情,行到碧梧金井。人静,人静。风动一庭花影。

  • 渔家傲·小雨纤纤风细细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272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小雨纤纤风细细,万家杨柳青烟里。恋树湿花飞不起,愁无比,和春付与东流水。九十光阴能有几?金龟解尽留无计。寄语东阳沽酒市,拼一醉,而今乐事他年泪。

  • 清平乐·留人不住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541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留人不住。醉解兰舟去。一棹碧涛春水路。过尽晓莺啼处。渡头杨柳青青。枝枝叶叶离情。此后锦书休寄,画楼云雨无凭。

  • 燕归梁·凤莲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353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我梦唐宫春昼迟。正舞到、曳裾时。翠云队仗绛霞衣。慢腾腾、手双垂。忽然急鼓催将起,似彩凤、乱惊飞。梦回不见万琼妃。见荷花、被风吹。

  • 地震

    归档(诗词) - 阅读(327) - 2018年10月16日

   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,地大震。余适客稷下,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。忽闻有声如雷,自东南来,向西北去。众骇异,不解其故。俄而几案摆簸,酒杯倾覆;屋梁椽柱,错折有声。相顾失色。久之,方知地震,各疾趋出。见楼阁房舍,仆而复起;墙倾屋塌之声,与儿啼女号,喧如鼎…

作文帮导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