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学习优秀作文、找作文素材就到作文帮
  • 手机输入网址也能访问作文帮
当前位置 › 作文帮思维思维训练 › 作文提分必备:作文思维的练习与运用
作文提分必备:作文思维的练习与运用

作文提分必备:作文思维的练习与运用

作文,就是使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。作文有哪些思维以及如何运用呢?其中写作思维包括构成思维、因果思维、类比思维、程度思维、过程思维、时空思维、联想想象思维、逻辑思维等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zuowenbang.com.cn/siweixunlian/253PQJALDK.html
  • 思维训练
  • 884次浏览
  • 2330个字
  • 2018年09月05日
  • 展开介绍

作文,就是使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。

作文有哪些思维呢?

首先,是【构成思维】。世界是构成的,是由各种“部件”构成的整体。比如“树木”,有很多个子集,桃树、杏树、梨树……比如“人”,也有很多子集,男人、女人;青年人、老人;白种人、黑种人……比如“手”,有手指、手掌、掌纹、指甲……

构成思维讲的是分类,把一团乱麻条分缕析地整理,分出子丑寅卯、一二三四。凡是需要分出类别、类属的情况,都是构成思维。构成思维最常见的提问是:有什么?有哪些?是什么?

比如:校园里有哪些风景?

回答这个问题的思维,就是构成思维。要求把校园里的风景分类,一个一个地告诉没有见过的人,或没有注意到的人。

运用构成思维写出的文章,显得条理清晰,结构完整。     

【因果思维】。世界是联系的。每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是有因果关系,或者互为因果,或与另一个(一组)对象有因果关系。比如“天上下雨”,“地上湿”;“看见闪电”,“听见雷声”;“老母亲病了”“散步时背她”;“春天来了”“山朗润起来了,水涨起来了,太阳的脸红起来了”。

比如:

问题:地上为什么是湿的?

回答:因为天上下雨了。

问题:春天来了会怎样?

回答:山朗润起来了,水涨起来了,太阳的脸红起来了。

因果思维揭示出隐含的联系,是文章深刻性的表现规律。因果思维常见的提问方式是:为什么?会怎样?将怎样?  

【对比思维】。拿一件事物跟另一件事物做对比,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。比如红与黑、美与丑、光明与黑暗、崇高与渺小。唐代著名作家柳宗元《捕蛇蛇说》,全篇使用对比思维。

对比思维的特点就是突出,突出意义、价值、观点。

比如鲁迅《故乡》中,儿时的闰土和中年闰土形象上的巨大反差,突出了“农村破产”这样一个重大现实状况。中年闰土的木讷、拘谨、胆小,跟他少年时期对比起来,让人心痛,震惊。

【类比思维】。把一种事物跟另一个(一组)事物做比较。

简单说就是打比方、做比喻、做比较。“竹笋”“筷子一样高就可以食用”;“石拱桥像天上的虹”;“花想衣裳月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”……

运用类比思维,常见的提问方式是:像什么?

比如有一个人口渴,用类比思维描述,“口里冒烟”。博尔赫斯形容一个人口渴,“渴以及对渴的恐惧,打垮了他”。鲁迅形容杨二嫂(《故乡》),“像两只脚的圆规”——那个人特别瘦,小脚,髋骨突出,身材呆板,头小……一个被生活压垮了的女人形象跃然纸上。 

【程度思维】。揭示世界是有大小、轻重、多少等关系的。

比如蚂蚁和大象,地球和月球,祸害深浅等程度上的考量。

程度思维揭示出事物本质的属性,增强认知。常见的提问方式是:怎么样?多严重?

比如朱自清散文《春》:

问题:春天怎么样?像什么?

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,从头到脚都是新的;春天像小姑娘,花枝招展地走着,笑着;春天像健壮的青年,有铁一样的胳膊和腰脚,领着我们向前去!

这段话采用了类比思维与程度思维。

【过程思维】。描述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,过程思维必须运用时间之箭,有起点,有终点。过程思维常见的结构是:刚开始、然后、接下来、最后。过程思维讲出变化的过程,强调连续性,整体性。

运用过程思维表现方式是——回答下面一组问题:

刚开始怎么样(发生了什么事)?

然后怎么样(发生了什么事)?

接下来怎么样(发生了什么事)?

最后怎么样(发生了什么事)?

过程思维能表现出事物发展的波折状态,“一波三折”“波澜起伏”等特点,显得引人入胜,故事性强。

所谓概括文章的大意,也就是回答“刚开始、然后、接下来、最后”这几个问题。

【时空思维】。时间、地点。

时空思维是在回答:在什么时间?什么地点?

这是人们了解一件事情基本的信息。任何事情,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发生了。这里就不展开了。 

【创新思维】。人无我有。人有我新。区别于旧的表达、描述。

比如:要求写“母爱”。文章却写的是“口头禅”——通过妈妈的“口头禅”体现出妈妈对子女的爱。啰嗦中饱含着浓浓的母爱。 

【联想思维】。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。比如,“看到玫瑰花,想起了妈妈”“天上的明灯亮了,地上的街灯明了”(《天上的街市》)。

【想象思维】。从无到有。人人都没见过。想象的事物。

接下来我们要告诉亲一个重要的内容:在一篇文章中,思维运用的方式并不是单线条的、单一的,而是立体综合交叉的。下面这幅图就是思维运用的简单示意图——

 一篇文章中,思维方式的运用,其基本的形态就是这样。也就是说,一条单一的思维模式,是不存在的。总是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,彼此交叉交融的。


我们从一篇完整的文章来看看,思维的具体运用——

《桃花源记》

1. 谁?在什么地方?什么时间?看到了什么景象?

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。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

2. 看到这样的景象,这个人有什么感受?做了什么?

渔人甚异之。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

3. 然后,他看到了什么?做了什么?

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4. 接下来,其他人做了什么?他看到了什么?做了什么?

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

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

5. 最后,他看到了什么?做了什么?

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
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。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

6. 最后,其他人做了什么?

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,闻之,欣然规往。未果,寻病终,后遂无问津者。 

最后,你能从陶渊明的回答中发现“过程思维”“构成思维”“因果思维”“对比思维”“类比思维”“程度思维”……来吗?可以试着练习、讨论一下哦。

作文帮导读